新华社青岛4日日电:足篮球发展重点城市,“重”在哪里?——山东足篮球观察之三 新华社记者张武峥、阮东兴、许仕豪近日,山东青岛市的足球场上,欢声笑语不断。青岛西海岸峡山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,兴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训练课:她们耐心纠正女孩们的技巧动作,分享与足球结缘的故事,将运动的快乐传递给每个参与者。“在队员们身上,我看到了一些与足球最基本的样子。”西海岸岸女足主教练蔡清晨感慨道。这家于2023年4月成立的女足俱乐部,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,就已经成长为中国女足甲级联赛的一支劲旅。俱乐部在填补当地职业女足空缺的同时,持续探索社区足球和校园足球的普及方式,助力足球文化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推广,为青岛“足球城”建设添砖加瓦。
这一座北方海滨城市与足球结缘,最早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。1924年1月,青岛观象台职业申请书要求批体训爱好者组建了当地第一支足球队——中华足球队。自此,足球基因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,成为民众独特的文化追求。1993年,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,成为青岛第一支职业化球队,也成为青岛第一支职业化球队。近年来,青岛市成功入选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。青岛足球产业的崛起,增强了城市的品牌,强化了社会的凝聚力。
青岛市足球发展以政策为引导,借助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”的模式,在政策、设施、机制等方面推进了各层级的足球发展,展现出多样化、社会化的良好生态。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,喝啤酒、吃海鲜、聊足球,成为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。2022年1月,青岛市成功入选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。“青岛足球经历多年沉浮,历代足球工作者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如今天的荣誉是所有足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青岛海牛俱乐部投资人李光表示。在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田辉国看来,未来,青岛将持续聚焦校园、社区足球的推广,通过赛事、活动,激发更多小球员的热情,让更多人参与其中,推动青岛足球的可持续发展。